就在昨天,民族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基本完成建设了,“升级”之后的民族大道有哪些亮点和特点?据说,除了上次小编提到的高科技,提升工程还增加了民族大道绿化景观的色彩和季节变化,达到全线提升民族大道绿化、彩化、花化的效果,此外,民族大道沿线66栋楼宇、3座桥梁也全部换上新灯具……
小 编
延续亚热带雨林景观
据了解,民族大道改造提升工程中的绿化提升规划理念为“一步一景”延续亚热带雨林景观。
民族大道绿化整治总体上延续与加强现状浓郁的亚热带及热带雨林景观。在民族大道全段侧分带上延续及恢复大王椰序列景观,选用红、黄、粉等多色的“市花”朱槿花作为下层植物搭配,人行道绿化恢复原有的“市树”扁桃,达到绿化景观的一致性,并在其中追求变化的韵律。在民族大道延长线的中分带设计上,提取壮锦元素,充分利用现有的木棉及垂叶榕绿墙组合景观,延续创造出具有壮族乡土风格的中分带植物景观效果。
对于路侧绿化改造恢复,以保留现状自然配置形式,按照不同的功能服务性质,把握其周边建筑风格和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提升。整体风格上以简洁疏朗为主,但根据不同的性质进行差异化设计,并衔接贯穿民族大道全线的绿道做精细化设计,达到“一步一景观,一区一特色”的目标。
沿线种植10余种朱槿花
扁桃树是南宁市市树,朱槿花是南宁市市花,本次道路绿化恢复主要以加强民族大道的市花市树、亚热带棕榈植物景观特色为亮点,对植物的多样性进行提升。
本次绿化设计结合五大主题分区(即根据时间的发展阶段形成“邕城故事、南国锦绣、金湖耀城、海丝彩韵、绿城欢颜”五个区段),分别选用红花朱槿、粉花朱槿、黄花朱槿、五彩朱槿(混色矮化朱槿)等进行分段大面积片植。
据悉,沿线民族大道种植的朱槿花光是品种就多达10余种,已经开出红、黄、粉等各种颜色的花瓣。这是矮化的朱槿,种下去一个星期就开花了,花期长达七八个月,而且病害比较少,容易养护。
1200株大王椰提升“颜值”
从青竹立交往埌东方向的侧分带上,高高伫立着的大王椰让人眼前一亮。这段路的侧分带都是新修的,考虑到垂叶榕根系很发达,会把路面顶坏。因此经过设计后,把侧分带种大王椰的风格延长至埌东客运站。民族大道全线约有1200株大王椰分布在民族大道全线侧分带和街旁绿地中。
据介绍,市民看到民族大道上的大王椰则是专门从外地引入的,此前,因提升而“搬家”的大王椰,目前还在青秀山假植培育。
沿线绿化加入“海绵化”理念
民族大道的绿化提升也加入了“海绵化”的利用理念。“海绵”的打造集中在滨湖广场和新民立交桥,在人行道采用透水砖、蓄水池等设计,绿化带则采用下沉式绿地或植草沟等技术。
沿线28个地铁口完成绿化
由于之前修建地铁时,沿线28个地铁口的植物全部被移走,所以现在已全部换上新树。记者发现,沿线每个地铁口的小叶榄仁、凤凰木、秋枫成排种植,树形比较开阔,既让人觉得高大上,又容易找到地铁出入口。由于埌东客运站地铁口旁是停车场,所以这里的绿植配置主要考虑遮阴功能。
亮化优化灯具布置突出绿色节能
提升改造后的民族大道绚丽多彩的夜景是不可或缺的。民族大道亮化工程要分4期改造,涉及沿线的7座桥梁和174栋楼宇,目前第一期工程已进入调试亮灯阶段。
据悉,民族大道美化亮化工程,实施范围和规模为民族大道沿线(邕江畅游阁至三岸收费站)段沿线7座桥梁和两侧123处(174栋)楼宇夜景照明的改造提升工作,项目总投资12675万元(含凤岭立交)。按照计划,整个项目作5年规划建设,分4期实施,从今年到2020年分别计划实施4期楼宇亮化改造提升建设。目前,第一期工程涉及25处66栋楼宇亮化以及3座桥梁立交亮化改造的灯具系统安装、系统调试、亮灯工作已经完工。
民族大道修复完善——沿线美化亮化工程结合了民族大道作为首府第一街、南宁第一形象大道的定位要求,体现南宁城市建设、社会发展成就,民族大道的亮化,以静态为主,极具韵律韵味。
对影响居民生活的灯具位置进行调整,重点对民族大道现有建筑立面存在破损、陈旧、风格相差过大的建筑灯具进行重新修整设计,加强了地方文化、特色的表现,同时也凸显了南宁城市个性。
沿线的桥梁能防“牛皮癣”
此次民族大道修复整治施工,沿线的新民立交、竹溪立交等5座桥梁,连同市区范围内的另外60座桥梁,一同开展了病害整治、防锈防腐和喷涂施工。这一施工从7月1日开始,目前各桥梁的主体施工部分已基本完成,桥底施工脚手架已全部拆除。施工过程中主要是对桥体的混凝土开裂、钢箱梁锈蚀等非结构性病害进行处理。同时,对桥梁的防撞墙、桥底、桥墩进行喷涂。
据说,喷涂材料选用了先进的环氧腻子和氟碳漆,不但耐久性比普通油漆长近10年,还能防“牛皮癣”。
图片摄影:潘浩
评论列表